其他
特辑 | 祝我们节日快乐
2016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7个记者节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们报道了许多农大的事,农大人的事。而今天,我们想给自己一个展示的平台,出一篇属于记者团每一个人的推送。
文字部的学生记者有着很好的文字功底,用手中的纸笔记录下学校的大事小情。但其实,他们也会用手中的相机,定格美好的瞬间。
摄影部的学生记者背着相机穿梭在校园内外,他们的照片背后,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。他们也可以笔下生辉,用文字诉说真挚的情感。
此刻,文字和摄影记者将「角色反转」,讲讲他们另一面的故事。
“暑假,去往自习的路上看到一教门前堆积的旧桌椅,在记者团三年养成的习惯,对学校的变化总是很敏感,便随手拍了下来,学校总有新的血液在汇入。” 评:破旧的桌椅被堆在教学楼前,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将在历史的河流中逐渐被人们遗忘。人们会喜于用上了新的桌椅,却很少有人会怀念旧的。桌子上刻着的一些名字、情话、甚至是小抄,都随着一并被遗忘。时间夺走了很多,我们年轻的外貌,我们的记忆,我们的热血,也留下了许多成熟、沧桑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对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物心存感激,然后继续前进。——沈银哲 东区摄影部部长
“这是15年夏天拍的东京塔。完全是站在塔底下拍的,想展现不一样的角度。这样金属的质感,和条条框框的感觉还不错。在夜空下,东京塔闪闪发光。”
评:夜晚从塔底向上仰拍,配合着灯光,给我们展现了独特的东京塔。我很喜欢照片中的刚硬的线条结构与暖色灯光的搭配,柔中带刚,给人温暖。我从照片中看到了闫奕独特而细致的观察力。善于观察,喜欢感悟,和她的文章中带给我们的细腻感觉一样。
——扶婧颖 摄影部前副部长“摄于北戴河。海边礁石林立,海浪拍击着海岸,海的尽头与天相接,一道忽现忽隐的分界线与石头相连,将视线引向斑驳嶙峋的大石。当时天空有雾,海天分界并不明显,本希望有几只海鸟出现划分明暗,终未果,便用后期调开水空色调。” 评:玮沁是一个观察至微的人。她热爱生活且愿意记录生活,常常用笔描绘身边光彩。而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她独特的镜头。明快天空与礁石纹理的对比,中色调呈现出的淡雅和锐化明晰的对比,反映出她独特的观景角度。水空一色的大气,一如拍摄者大方得体的性格。——郑丁瑀 西区摄影部部长
“没有地景,纯天文片,算不上什么好图。当时是16年七夕前两天,我刚好在外面旅游。看天气预报发现七夕下雨,于是当天晚上跑到一片玉米地里拍了几张。担心安全问题无奈匆忙返回了。后来修图的时候发现前期拍摄的并不好,银河也没有拍清楚,噪点乱七八糟的,不过毕竟是第一次把理论付诸实践,还算是有纪念意义的。” 评:夜幕就像是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,漫天飘洒的星河光尘就这样点缀在上面,这是大明第一次用相机拍银河,当把理论付诸实践就发现,其实也还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。摄影也就是不断的尝试,不断的收获。这张照片,没有干扰的建筑,没有繁杂的灯光,让我觉得置身郊外,繁琐的小事都抛之脑后,只想静静抬头,享受这梦幻的天文奇观。就像和大明聊天时,烦心事会随之而去;看他的文章时,会中意于他平淡却有味的文字一样,大明的摄影作品,也充满了这样有味的清欢和平实的浪漫。——陈倩仪 办公室主任
“作为一个不会拍照的人,在摄影部的大手们面前展示照片真是一件羞耻的事情。照片大概是去年校庆晚会的时候拍的麦田乐队的贝斯手。110周年校庆那段时间可能是自己在农大经历过最热闹的一段时间吧,好像周围的所有人都在为校庆做各自的事。这些事情最后都一同流向了那天的晚会,人群变成了一种迷狂的幻觉,作为一个文字记者,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我想应该随便做些什么,所以就掏出手机,按下快门吧。”
评:照片中的女子在绚烂的光亮下表演着,而近处被虚化的金属礼却展现出不亚于舞台之上的疯狂。这种对比更能让我感受到看似沉默却又十分张扬的热情。初次接触大熊是在摄影部与文字部合开的例会上,那时的他手持一本《麻风》,对某个见解侃侃而谈。后来知道了他爱看书,还会写一些不平凡的文章,时常感受到在他文字所透露的严谨之外,还有对某种理想的追崇,他一定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吧。——罗西 西区摄影部副部长
“春未至,不见绿芽绽新梢,满目焦枯爬旧墻。枯叶俱身土间埋,路人心头思飘摇。无心一瞥爬山虎,枝摧叶落足依旧!一足似一树,枯足现生形。足迹蜿蜒排排上,思绪曲折环环绕。枯荣岁岁至,生死时时接。举镜徘徊墙蔓下,沉思迷离我心间。”
评:关心校园的细微变化早已成为志林学长的习惯,他拍摄的照片中,蕴含了自己的所思所想。为校园中的细微变化拍摄多天,这样的细心与耐心令人钦佩。在他的话语之间,我能感受到他对摄影深深的热爱,以及拍摄美好事物的满足和欣喜。用志林学长的话说,摄影记者,是旁观者也是见证者,更是不同角度的参与者。——文字部 吴雨涵
“这张照片是我在今年农大111周年校庆校友值年返校活动上拍的。他们作为校友家属,一家三代一起来参加校庆。这张照片定格了他们被提及时满面笑容的一刻。当时觉得他们的微笑特别的真诚,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,特别有感染力,我当时也忍不住地朝着他们微笑。感觉新闻照片就是用一张照片诠释一件事情或烘托一种情感,两个老人的微笑映射着我农111周年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,感觉特别好!” 评:之前在值班日记里,就读了很多大葱学姐写的东西,我觉得大葱学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热心。在和她的接触和聊天中,她跟我说了很多。比如新闻摄影该关注什么,自己来记者团之后抢着出任务的经历等等。她鼓励新生多输入,多产出,不断提高自己。学姐还将自己之前的化学试卷放在办公室供大家参考借鉴,真的是照顾到学弟学妹们的方方面面。——文字部 杨舒宇
评:黄越学长,是一个用心拍摄的人。他说过身边的美丽随时存在,需要的只是一颗发现美丽的心,擅长各种摄影的他,最喜欢采用的竟然是手机拍摄,手机的便捷也成就了他发现独特视角的能力。黄越学长相信“images can tell story”。他的照片里,也许没有壮阔的风景,也许也不是俊男靓女,但是每张图片饱含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都是最令人着迷的。 ——文字部 周紫宇
“这张照片,是我的第一次摄影任务、第一张校网新闻封面照片,也是第一次和我的组长的共同拍摄。这是一次介绍景泰蓝的文化艺术讲堂,在拍完全景、主讲人特写和观众特写等基本新闻镜头后,尝试了一些细节拍摄。以观众的手机为前景,视图从前向后移动,呈现观众与景泰蓝合影这样一个主体。选择这张照片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的好,它的背景乱,剪裁不当,但它承载了记者团前辈帮带后辈的优良传统。这一次任务,我当时的组长李昊泽边拍边教学,给我传授了许多拍摄会议活动的经验。和一群因为爱好与新闻追求聚集在一起的人工作生活学习,沁人心脾。” “你们的小可爱,我的组长。”
评:丁丁学长是一个待人和善,热爱摄影,在坚持摄影规则的前提下又不失随性,阅历丰富的人。他与我分享了许多摄影心得,比如在拍照时既要中规中矩又要灵活随性,把必要的镜头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场景拍摄下来的同时,还需要有一双发现美,捕捉美的眼睛,抓住精彩的瞬间,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,这才具有优秀摄影记者的素养。——文字部 梁昕瑜
“2016年我对食物的兴趣越来越大,试着记录自己与朋友的每一次聚餐。5月份自己生日那天,因为晚上还有课,本想一个人简单解决晚餐的问题。没料到记者团两位大一的小伙伴把我叫到了学校西门,一个生日蛋糕已捧在他们手上。我们的晚餐依然简单,但如今每翻到这张照片,仍能回忆起大家同在东区的时光,回忆起那么多人在办公室一起吃蛋糕的场面,回忆起自己收到的那条特别的庆生推送。记者团是个大家庭,我在这里同每一位学生记者不断进步,更收获了最最珍贵的朋友们。”
评:和昊泽团长因为专题第一次见面,学长干净沉稳一如他的作品。作为一个经常端着相机在晚风中游荡,在夕阳中守候的摄影师,发现美的眼睛必不可少,但学长有更美的眼睛。他的很多照片都是伺机拍摄的,拿着相机,选好角度,等待着,幸运着。面对奇妙的光影和深情的画面按下快门。
——文字部 陈星彤
整理 / 吴章生 左晓婧 李柯尧 孙鑫
编辑 / 范俊钊 俄泽琛
责编 / 李昊泽 闫奕